宁夏建设“三个国家级平台” 支撑枸杞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中新网银川1月17日电 (李佩珊 屈琳昆)记者17日从宁夏现代枸杞产业质量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家枸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宁夏)已完成筹建,即将验收投运。至此,宁夏建成中国枸杞研究院、国家枸杞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宁夏)和国家级中宁枸杞市场“三个国家级平台”,合力推进基地稳杞、龙头保杞、科技兴杞、质量立杞、品牌强杞、文化活杞“六大工程”,宁夏现代枸杞产业正朝着种植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市场品牌化、产业形态一体化方向发展。
截至2022年底,宁夏枸杞种植面积为43.5万亩,更新挖减5.5万亩,实际保有38万亩,基地标准化率80%,鲜果产量30万吨,鲜果加工转化率30%,精深加工产品达10大类100余种,综合产值较上年增长10%。
宁夏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自新表示,“三个国家级平台”从科技研发、质量安全、市场培育三个方面集中发力,支撑了枸杞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中国枸杞研究院组建了枸杞资源与遗传育种、生态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质量标准与测试、功效物质基础、产业中试孵化6个研究中心,以及宁夏枸杞创新中心、枸杞技术成果信息化转化应用中心2个转化应用中心。国家枸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宁夏)主要依托宁夏药检院建设,目前已通过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检验检测机构计量资质认证(CMA认证),预计2023年上半年正式运行。国家级中宁枸杞市场是农业农村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的“部区共建”项目,已建成“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线上交易平台,30多家企业、商户开展了线上交易。
同时,为加强枸杞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宁夏农业农村厅在沙坡头区、中宁县等地创建枸杞农药标准化经营示范门店74家,设立枸杞用药专柜,确保枸杞用药合法合规。2022年,宁夏市场监管厅、林草局全年开展抽检3562批次,枸杞主产县(区)对辖区内生产经销的枸杞及其制品定期开展监督抽检,枸杞生产经营主体按照规定开展自检,以此确保枸杞质量安全,持续提升从“田间”到“舌尖”质量安全管理全过程。(完)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开展37项田野考古 新老项目均有重要收获******
中新网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陕西太平遗址、河南裴李岗遗址、辽宁牛河梁遗址、新疆呼斯塔遗址等37个发掘项目逐一汇报各自研究进展,并进行交流研讨。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作会议总结表示,这37项田野考古工作分布在全国16个省区,新老项目均取得重要收获,对于构建文化谱系、填补发现空白、解决遗址布局等重大学术问题,都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新材料。
这37个田野考古项目包括史前考古10项、夏商周考古10项、汉唐考古13项、边疆考古4项,时代上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到宋元明清时期;内容上涵盖现代人起源及扩散、农业起源、新石器时代文化起源、文明起源、南岛语族起源和扩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等诸多研究课题。
陈星灿指出,尽管受疫情和疫情防控的影响,中国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国外考古项目完全陷入停顿,但国内田野考古工作还是有很大收获,有很多新的重要发现,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该年度新的田野考古项目包括福建平潭龟山、海南万宁湾仔头、云南昭通朱提古城等,但更多是长期发掘的重要遗址特别是古代都城,如禹会、陶寺、新砦、二里头、偃师商城、洹北商城、殷墟、周原、汉长安城、汉魏洛阳城、邺城、隋唐长安城、隋唐洛阳城、唐宋扬州城、辽上京等遗址,其田野考古工作延续多年也取得重要成绩。
从总体上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田野考古项目不论规模大小,考古工作者都有明确的学术目的、学术目标和课题意识,不少田野项目采取精细提取信息的发掘方法,实施精细化发掘,三维扫描、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提取水平较以前有很大提高。同时,包括动植物考古、人骨考古、冶金考古、年代学研究、环境考古、同位素分析、古DNA分析、微痕分析、残留物分析、埋藏学等在内的各种研究上,多学科合作广泛运用已成为从史前到历史时期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常态。
陈星灿强调,田野工作是考古资料收集和一切考古研究的基础,必须抓紧抓实。在田野考古工作中,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考古工作者文物保护意识空前加强,遗迹和遗物在发掘中就得到及时保护。
他也坦言,虽然田野考古发掘简报和报告的撰写日益受到重视,但这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许多重要遗址的田野报告,还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以尽快完成出版。
“很高兴年轻一代考古人正充分成长起来,‘70后’‘80后’已成为田野考古的主力,‘90后’也开始成为田野考古的中坚力量,相信未来的田野考古工作会更精彩、也会有更多成果。”陈星灿说。(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